甘肃康县山民借电商拓“生意圈” 精细化升级助土产走出去

发广告找微总 1000+人已得到帮助

提示:武威便民信息发布请加微信cairen0123,目前发布信息有公益援助优惠,全城最低价5元/天起,商业广告15元天起,即将恢复原价。

中新网兰州6月12日电 (闫姣)时至6月,甘肃陇南市康县迷坝乡马莲村村民王玉花在自家香菇大棚内,逐个翻转、摆放菌袋,保证每个菌袋间留有一定距离,保持通风,以期长出质量上乘的“致富伞”。

康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,位于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,享誉“中国食用菌之乡”。长久以来,因山多地少,当地百姓的经济收入大多源自外出务工。其次,则依靠种植玉米、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生。

马莲村是康县最偏远的乡村之一。6月中旬,中新网记者实地探访时注意到,从县城驱车到村子,虽然道路平坦,但也要历经上山、下山,行驶2个多小时方能到达。

图为甘肃康县村民摆放菌袋。 闫姣 摄

王玉花家曾是贫困户,经过和丈夫这几年的奋斗,加之政府的扶持,她变成了村里的“种植大户”,不仅每年将自家的食用菌销至全国各地,还借用自己的“商业圈”,将乡邻们的土产都销了出去,并通过成立种植合作社,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。

“以前太苦了,穷怕了,所以一有挣钱的机会就拼命干。”提及创业的艰辛,王玉花说,到香菇采摘的季节,她经常一整天待在大棚,顾不上吃饭。采摘季过后,朋友见到她,形容她变得“又黑又瘦”。尽管已经这样努力,但王玉花最初的食用菌生意并不尽人意。

自2013年起,陇南市大力推广电商扶贫。2016年,“电商风”刮至这个偏远山村。当地政府及甘肃省妇联,先后对王玉花等具有较高积极性的民众进行了电商培训。

从社交电商到直播电商,王玉花不断拓展“生意圈”,2019年,通过线上线下共销售80万元的食用菌。她鼓励乡邻,“在河坝里搭满菌棚,都种上香菇,销路我来想办法”。

同村的曹雪萍,去年在王玉花的帮助下,卖掉了几百斤金耳,赚了7万元。她说,村子偏远,以前金耳都卖给小贩,价格低。现在借助王玉花的人脉,卖了个好价钱。

迷坝乡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李耀文说,乡里目前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在各个村子成立了合作社,扶持能人大户,吸纳贫困户,按照一定比例分红,以此带动农民脱贫增收。

“做放心的农特产品,注重产品的信任感。”康县县委副书记邱晓旭接受采访时说,在保证产品原材料绿色、无公害、高质量的前提下,还要在品质、品类、品相、包装等各方面进行精细化升级,不断在产品的精深加工上取得提升和突破,巧用康县“绿色食品宝库”的名片,促进农特产品走出去,民众富起来。(完)

武威便民加微cairen0123
关注微帮公众号
拼多多大额优惠券
微帮微博